月牙旁,你轻颦浅笑

向往的生活也许只是一种波普

O ever youthful, O ever weeping.


职业化

对于我来说,工作技能方面目前刚好能满足公司的要求。但作为一个职场人感觉到了很多地方不够职业化。我就从最近我跟以前老同学聊天说起,举两个聊天不职业化的例子,这也是自己改进反思的地方。

表情

  • 最近跟很久没联系的老同学聊天发现他很爱发表情,并不是表情库里的,发的表情全都是微信自带表情。他发的有一些表情(比如撇嘴,抠鼻)引发了我本能的反感,我就没忍住问他这表情什么意思,为什么发这种略带鄙视意味(仅我个人认为)的表情。他回复说他觉得这表情有意思就发了。我忽然就意识到就算是一些最普通的表情,对于同龄同性别的人来说都有如此大的理解偏差,那不同年龄段、不同性别等岂不是差别更巨大。然后我网上搜了下网友对最最普通的微笑表情的理解,发现00后不少人认为这种表情包含贬义的意思,意味着我就静静看着你装,不说话

跟客户和不熟的人尽量少发表情,熟悉的人只发有把握的表情

问题

  • 上周公司的同事联系问我在么,我立即回复在,有什么事么?,正巧这时候我有事,需要立即去大会议室开会,一个多小时后回来才回复他的消息。回来后我还要解释一番,避免同事以为我故意不理他。一方面,同事在我解释之前心情可能很不悦,觉得明明刚回复说在,结果一问问题就不回答了;另一方面,我也觉得不爽,一个来回就能结束的对话,结果这样一来我必须及时回复他,这样我觉得很困难。

不要问「在吗?」等辅助问题做铺垫,直接问问题。这样可以给回答方时间上的自由,让对方来选择如何回复。否则你直接问「在吗?」,大家条件反射都是立即回答「在」,这样一来你就以为回答方看见你的消息了,可以立即回答问题,没有给对方时间上的自由。

上面的两件事引发了我对职业化的思考,我认为职业化其中包含的一方面就是让别人舒服。这也要求我们应该注意方方面面,不要给别人造成情绪上的不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