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是说思考产品的时候要有产品思维;写代码要有程序思维;学习要有学习的思维;做什么事都有相应的思维。而你真正在使用的是什么思维?
-
我觉得自己经常使用的是条件反射思维,看见一个东西觉得怎么样合理就怎么做;而有时候因为用这种思维做对了几件事之后,就会习惯性套用这种思维。而当习惯真的养成,那改变起来就比较费力了。
-
举例来说,对于写代码时,你是习惯于第一步校验,第二步校验,还是第三步校验;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单据进行操作,你是点击的时候判断;保存的时候判断;还是最后一步审核的时候判断。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,但是对用户的体验来说则会差别非常大。当一个不符合条件发生时,你完全可以让客户第一步看见不符合提示,而不用等到第三步,为客户带来的会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。
-
而代码思维呢?写代码时总是会选择以最小的改动解决先有问题,因为改动越多,潜在的风险越大。还有就是因为代码写出来的产品时给用户用的,也就是说虽然软件的内部很“程序猿”,但是外部的呈现一点要想方设法的普通,普通到符合日常的常规。
思维的随时转变,也许能让相应的事情做的更好。